父母遗传影响下一代的爱情观,成长环境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,更多地体现在原生家庭对待子女的态度上。
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,各种事情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,在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下成长,使孩子们感觉很满足、很有存在感。由于多数情况下一直被呵护,有可能形成妈宝男或恋父女的性格。当在恋爱中寻找另一半时,更偏向于寻找一个大叔型像爸爸一样照顾自己的男朋友,或者像妈妈一样对自己无条件付出且比自己年龄大的女朋友。相反,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父母关爱,同时受到父母并不那么美满的婚姻关系影响,使孩子们内心深处非常渴望获得一段美好的爱情,以弥补父母关爱的缺失,不想自己遭遇同样的经历,更不想看到下一代也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,但同时她们又对爱情产生恐惧,不敢随便开展恋情,担心自己遇到与父母相似的情感经历,在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一部分人选择了单身,走一条自立自强的路。然而另一部分人选择了爱情,这部分人一旦投入到爱情中,很可能对另一半产生强烈的依附感,一刻都不能离开,害怕失去,害怕背板,疑心重,敏感等性格特点。
不同的成长环境锻造不同的人格,从小在家中被过度惯养,在性格上更依赖于恋爱关系、家庭关系,因为只有生活在最亲密的关系下才会感到舒适和安全,在恋爱中常常缺乏主见和独立性,倾向于寻找爸爸型的另一半,男生则更渴望遇到一位妈妈型的那个她。这部分人群在恋爱中更多地考虑对方是否像爸妈一样对我好就行,而忽视了自己是否真的爱对方和对方是否值得去爱。
相反,从小就被父母过于严厉的管教、冷暴力甚至抛弃。这部分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,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,从而产生自卑感,因此在恋爱中常常表现出一种慈父或慈母的性格,以弥补过去不愉快成长经历所带来的缺失的一种补偿。另一方面他们也害怕亲密关系,不敢交往过深担心受到伤害,一旦投入爱情中做事处处小心害怕对方不高兴,全身心投入,不管对方是否真的需要,主观地给予对方,因为害怕失去、害怕曾经的经历再重现,因此容易出现恋爱恐惧症、疑心重、敏感、不安全感、焦虑感等性格特征。
人的性格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,家庭情结某程度上影响着爱情观,但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,因为后天成长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观念产生相应的变化,当踏入社会开阔视野后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了也会对观念产生影响,以及自己是否真正爱对方也会影响到对待爱情的态度。因此当开始一段恋爱关系前,若能事先洞察对方的性格特征,则更容易了解对方,为初步判断二人是否适合提供依据。通过了解不同性格特征背后形成的原因,将更容易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或相处方法,使两人恋爱关系更和谐稳定,也会使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懂他们的人,更容易增进两人的感情和锲合度,使感情关系更牢固。
(本文内容属于作者个人理解,不代表网站观点。)